机器人“替工”席卷多行业!未来会属于机器人吗?
一、落地现实,机器人应用场景广泛
从科幻小说走到现实,这条漫长的路机器人走了一百多年。如今,机器人已经是人们生活中的好帮手,各种工作场景中的“好员工”,尤其在疫情非接触的要求下,各种机器人更有了“大显身手”的机会。那么,机器人都在哪些领域有所应用呢?
1.疫情防控中,机器人应用多元。为了避免人与人的密切接触,机器人在防疫抗疫过程中走入了人们的视野。在医院中,有避免医患人员交叉感染、进行送药送餐的配送机器人;在各种人流量大的公共场所,有代替人工手持体温枪的测温机器人,有提高工作效率、保障公共健康的防疫消杀机器人……可以说,在这次抗疫战争中,机器人同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。除此之外,机器人还活跃在高空作业、水下勘探等高危场景中,承担人类难以承受的工作。
2.席卷制造业,机器人降本增效。在人口老龄化与人力成本上升的背景下,工业机器人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制造业之中,尤其在汽车制造业中,许多车企和零部件企业将工业机器人应用于生产环节之中,既提高了生产效率,同时又降低了经营成本。IFR数据显示,全球制造业领域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已经达到113 台/万人,机器换人趋势特征日益明显。我国工业机器人安装量增速远超其他国家,工业机器人密度有望继续提升。
3.智能好帮手,机器人提供便捷服务。在许多生活场景中,机器人可以帮助人类干一些繁杂劳累的任务,解放人类的同时也催生了巨大的机器人市场。去年双十一,一些服务机器人的销售就十分火爆,比如扫地/拖地机器人。除了家用领域,商用清洁、配送、安防等商业化产业中也出现了机器人的身影,在这些技术含量较低的行业中,人类可能会面临被机器人取代工作的风险。
二、技术进步,或将提升机器人需求
机器人被誉为“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”,其研发、制造、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。在中国产业升级的大背景下,数字化转型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,而机器人的应用正是企业智能化转型中的重要一环。
近年来,不同类型的机器人技术水平持续提升。在工业机器人领域,减速机、控制器等“卡脖子”难题不断攻克,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率逐渐提升。除此之外,人工智能、大数据、5G、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,持续拓展服务机器人能力边界。特种机器人以自主研发为核心,面向共性需求研发通用型产品,产品品种持续丰富。随着相关技术的成熟、产业链完善和规模效应逐渐显现,机器人市场的需求或将增加。
三、政策助力,机器人市场空间广阔
2021年12月28日工信部等部门印发《“十四五”机器人产业发展规范》提出,“十四五”期间将推动机器人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取得突破,整机总和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,关键零部件性能和可靠性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。由此可见,国产工业机器人未来上升动力充足。中国电子学会认为,2021 年,我国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839 亿元,2016-2023 年的平均增长率达到18.3%。
银河证券表示,十四五期间机器人发展目标剑指密度翻番,产业营收年均增速超过20%。2020 年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达到246 台/万人,是全球平均水平126 台/万人的近两倍,但相较韩国的932 台/万人、日本的390台/万人、德国的371 台/万人依然有提升的空间。随着机器人应用领域扩大和渗透率提升,我国制造业机器人密度有望继续提升,到2025 年目标翻番。对应到十四五期间机器人产业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20%。
四、未来可期,一键布局机器人赛道
在投资时,很多人会担心机器人赛道存在估值泡沫。以中证机器人主题指数为例(指数代码:H30590.CSI),目前的估值处于近十年历史百分位的43.95%,相对来说处于历史低估区间。
数据来源:Wind2022/1/13
华夏机器人ETF(562500)跟踪中证机器人指数(指数代码:H30590.CSI)从沪深市场中选取系统方案商、数字化车间与生产线系统集成商、自动化设备制造商、自动化零部件商以及其它机器人相关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,以反映上市公司中机器人相关证券的整体表现。
该指数涵盖汇川技术、国电南瑞、石头科技、科沃斯等机器人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,其中有三家千亿以上的公司。在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,如果你也看好未来机器人领域的发展机遇,不妨借道机器人ETF(562500)进行一键投资。
图:前十大权重股
数据来源:Wind2022/1/13
风险提示:本资料仅为服务信息,不作为个股推荐,不构成对投资人的任何实质性建议或承诺,也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。